12月4日,在巴拉圭亚松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评审现场,大屏幕播放春节宣传视频
12月4日,由中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在巴拉圭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此,中国共有44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总数居世界第一。作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基于中国人在漫长的农业生产生活中对自然、社会的认识,承载着中华文化所蕴含的丰富的习俗仪礼、技艺与知识,表达了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春节申遗成功,主要源于深厚的传统积累、美好的精神内涵和广泛的文化影响力。首先,春节历史悠久,从上古时代岁首祈岁祭祀开始,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其传承演进贯穿了中华民族数千年发展历史,是人类文明中古老而又历久弥新的活态文脉。可以说,春节不仅是一种民俗仪式、节日盛典,更是一种文化纽带,不断维系和强化着个人、家庭和国家的凝聚力,为中华文明的绵延赓续发挥了重要作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历史属性,是人类历史创造和发展的产物,而且是“活”的历史,在漫长的积淀与变迁中承载记忆、凝聚情感、包含价值、推动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春节文化正是人类历史中文明创造突出的代表。同时,春节富有美好的精神内涵,求真、向善、崇美,这是人类文明、世界文明共同的永恒的追求。在漫长的农耕时代,四季轮替,草木荣枯,秋收冬藏,春节就是自然节气与农事生产周而往复的节点,中国古人认识自然,融入生态,发展生产和生活,充满求真的智慧和热情。在春节这段承前启后的日子里,人们期待风调雨顺、人丁兴旺、五谷丰登,祈福祝愿,形成了不少节俗仪式,春节里的民艺事象格外丰富,窗花年笺、年画春联、灯笼灯彩、糖果糕饼以及新春歌舞、节俗仪式的热烈装饰等,包含吉祥图案、新春形象、奔放色彩,寄托了美好的生活愿望。而在文化传播交流的过程中,春节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也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的认可和庆祝。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举办各种形式的春节活动,如庙会、舞龙舞狮等。据报道,近20个国家和地区将春节作为法定节假日,近200个国家和地区开展春节民俗活动,全球大约五分之一的人口以各种形式庆祝农历新年,而且春节已成为联合国假日。因此,春节文化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进一步保护和传承,也是对世界文化交流与发展的关注和推动。春节申遗成功无疑将扩大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推动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与了解。比如,今年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与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就举办了“来自中国的祝福——‘中国龙’全球设计展”,关于春节文化设计作品的全球投稿数量非常可观,收到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500所高校的7000余件作品,这也说明春节文化的广泛影响力;同时,展览通过平面、动漫、文字、图形等多种艺术形式,立体展示和全面介绍春节文化,在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大洋洲的10余个国家举办,取得了积极反响,体现了各国人民对春节所包含的和平、和睦、和谐的文化精神的接受和认同。所以,春节申遗成功将进一步扩大文化的影响力,不断丰富交流和传播的形式,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发展更好地服务和贡献于人类文明的进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