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创时代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深刻把握复兴伟业的文化意义

所属栏目:新闻中心   |   作者:超级管理员  |    发布时间: 2022-11-18 10:26:20   |    浏览 5468 次

      深刻把握复兴伟业的文化意义

殷 波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艺术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全面回顾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对新时代新征程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作出部署。深入学习领会报告内容和思想,尤其深刻地感受到,从党的百年奋斗征程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从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到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华民族不仅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了新时代十年一系列伟大变革,而且已全面开启了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在这一进程中,党团结带领人民,深刻把握文明、文化的核心,从“不断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意义上全面开展战略部署,稳步推进各项工作;从“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高度以及“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本质意义上,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做出前瞻性、全局性、整体性的布局谋划,体现了对文明、文化的高度关切和深沉追求,包含从文化自信的认同认识到文化自信自强的实践方向,从思想精神谱系的建设弘扬到社会文明程度的普遍提升,从文化发展的宏观方略到一系列具体举措,具有深刻内涵和深远意义。

      作为文艺评论、文化教育工作者,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把握民族复兴伟业的文化意义,要更深入地把握文化使命,拓展文化视野,改进工作方法,发挥文化培根铸魂、滋养人心、引领风气、赋能驱动的积极作用。
      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学习和推进:
从自觉自信到自信自强
全面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以“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为题,对文化发展做出部署。文化“自强”的提出,建立在十年来持续推进“文化自信”的基础上,建立在全社会范围内、广大公众的文化自觉自信普遍唤起、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意识更加高涨的基础上,也建立在文化自信带动下国货国潮国风兴起、新经济新产业新动能发展的基础上,是深刻把握文化发展规律和发展现实的进一步部署和推进,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文艺创作、文化教育工作,如果说在“坚定文化自信”的阶段,我们的工作重点是自身文化的再发现再认识再传承,是自身文化之意义价值的再实现,是通过作品创作和教育实践面向受众的再唤醒与共鸣,重点是建立并坚定自身和文艺、教育接受者内心深处、意识深处最深沉的文化自觉与自信;那么,“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就在于自信基础上的进一步实践和发展,包括基于对文化资源认识理解而形成的创新转化,基于对文化情感共鸣而形成的有中国特色、中国精神的创作与传播,基于对文化需求的把握而形成的反映时代、关切生活、有根基、有温度的文艺创作与文化实践。自信,首先在于思想认识;自强,更需要实践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正是自强的基础和方向,是实现自强的必由之路和重大意义。古往今来,中华文脉的延续发展,在于自觉认知而有传承,更在于创造创新而有发展,唤起最广泛、最深沉的自信并进一步激发全民族的创造性,才能铸就当今时代的文化辉煌,才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源源不绝的文化动力。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报告部署的深刻含义,在实际工作中加以落实和推进。
从核心价值观到全民素养
深入建设人类文明新形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阐释文化发展的深层要素,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做出深入分析,对文化发展、文艺创作的方针、原则、构成、需求做出系统阐释;并在更广泛的意义上提出“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包括公民的道德水准、文明素养、人格精神等,提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方略;形成了从文化的核心领域到覆盖、辐射面的全面系统阐述和部署。
      由此,指导我们在文艺创作和文化教育工作中,把握关键、重心和方法、面向,有重点、有统筹地开展工作。文艺、文化作用于人心,其中的价值观、意识形态、思想观念、精神态度有入脑入心的影响作用,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须“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我国历史上有“文以化成,文以载道”的传统,以文学文艺文化促进个人进步和社会文明。新时代,把握文化的本质与价值,发挥文化涵养人心、提升素养、促进和带动社会进步发展的作用,同样要把握最核心的要素,发挥最本质作用,从而从根本上“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同时,文艺、文化关涉人情事理、世态人心,要从社会文明程度提升的意义上加以认识和把握,美德、素养、精神力量都是我们国家建设、社会发展、民族进步不可或缺的力量,需要以优秀的文艺作品、悉心的文化教育等持续用力,发挥春风化雨、积细流以成江海的作用,实现社会文明程度的整体提升。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等具体领域中,有文化创造力、驱动力,有来自人民、来自生活的服务面向,还将实现新的发展。我们要系统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文化发展部署的系统性和深刻性,认识把握内在的逻辑关联,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到提升全民素养,在具体工作实践中落细落实,致力建设人类文明新形态。
从中国道路到世界传播
全面实现文明文化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强调“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以及方向做出部署。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根本属性的界定,也是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守护中华传统文脉、着眼中国文化国情、谋划中国文化发展的定位,是贯通古、今与未来,统筹文化与国家建设发展各方面联系的部署。在这一根本道路上,要有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视野和胸怀,能够吐故纳新、融会贯通面对、吸纳、融入现代化的发展变化;能够胸怀世界,有关切人类共同命运的人文精神,有吸收借鉴、传播交流的视野和智慧;能够长远考虑,洞悉未来,实现文化的当下价值和长远意义;这是对于文化发展本身、文化发展主体的指导,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我们发展的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是有民族历史文脉、精神内涵、本土特色、现实作用的文化,是讲求科学规律、科学方法、实事求是的文化实践,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工作方向和创作导向,扎根人民、服务人民的文化实践,这决定了我们的工作目标、方向和方法,具有引导和规范的重要作用。在坚定不移地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同时,要“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由此形成了全局性的文化战略部署。
      在文艺创作、文化教育工作中,我们要深入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本质,在思想原则上,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创作实践中,持续凝练和深化中国风格、中国精神、中国气派;在学术研究中,进一步探索构建中国话语体系、中国学科体系、中国学术体系;在文艺活动和文化教育中,始终从人民的需求、生活的现实出发,回应时代关切,反哺社会生活;在视野和胸怀上,要融通古与今、民族与世界,面向现代化与未来,以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视野、胸襟和态度开展文化实践,走好文化的中国道路并贡献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阐述和部署,贯通党的百年奋斗征程和新时代新征程中新的使命任务,体现国家建设、民族复兴的战略全局。我们要深入学习,深入领会,深入贯彻,作为文化教育工作者,要进一步学习和理解报告深刻铺陈和阐释的文化理论和战略,进一步理解和把握民族复兴伟业的文化意义,深化思想,提高认识,指导实践,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苦干实干,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