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创时代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让伟大抗战精神照亮新时代征程

所属栏目:新闻中心   |   作者:文创时代栏目  |    发布时间: 2025-08-07 08:49:26   |    浏览 3106 次

image.png

7月8日清晨,当金色的阳光洒在位于北京市丰台区的宛平城,经历8个多月闭馆改造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恢复开放,以崭新的面貌宣告,它已超越单纯的“历史打卡坐标”,正坚定地迈向凝聚民族精魂的“红色文化精神高地”。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党委书记、馆长罗存康表示,让抗战文物史料说话,让伟大抗战精神直抵人心,是守护民族记忆、传承红色基因的根本途径。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将红色遗产的保护、研究与活化置于核心位置。新升级的展陈体系正是这一理念的具象结晶——以史实为筋骨、以精神为魂魄,让沉睡的文物在新时代语境下焕发新的生命力,使纪念馆真正成为培根铸魂的生动课堂。

image.png

步入焕然一新的“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主题展览展厅,犹如踏入一条连接烽火岁月的时光隧道。展览以8个部分精心编织宏大叙事,从“奋起抵抗 中国人民打响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第一枪”的沉重开篇,至“砥柱中流 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站在抗战最前线”的宽广视野,最终落脚于“铭记历史 珍爱和平 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永恒祈愿。展览面积1.22万平方米,展出照片1525张、文物3237件(套),每一件都是历史的无声证言。

“我们深知,守护遗产绝不能止步于展柜之内。”罗存康介绍,近年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以高度的历史自觉,持续推进抗战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研究工程。罗存康说:“我们致力于构建‘大抗战史’研究格局,深化文物普查、史料整理与数字化建档工作,为资政育人筑牢坚实的学术根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不仅成为权威抗战史料的汇聚之地,更主动承担起时代课题研究的重任,如深入探讨伟大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的传承路径,为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历史智慧与精神滋养。

image.png

从“参观打卡地”到“育人高地”的跃升,更体现在该馆活化教育形式的持续探索中。升级后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互动式、沉浸式体验随处可见。展览中,观众可通过智能屏幕“走进”虚拟的冀中地道,亲身感受当年军民如何在极端环境下坚持战斗的智慧与坚韧;在“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深切缅怀抗战英烈”专区,一面巨大的电子献花墙前,来自天南海北的参观者鞠躬致敬,一朵朵寄托着缅怀与敬意的虚拟鲜花悄然绽放,汇聚成缅怀的海洋。

“以前带孩子们来,多是看看图片、听听讲解。这次升级后,孙子对着那个地道战的模拟场景研究了好久,还认真记下了几位抗日英烈的名字,说回去要更多地了解他们的故事。”带着孙辈前来参观的老党员李卫国深有感触地说。年轻观众同样被深深触动,大学生陈宇说:“那些穿越战火留存至今的笔记本、家书,让我真正触摸到课本之外有血有肉的历史,明白了何谓‘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image.png

近年来,每到清明节、烈士纪念日、国家公祭日等重要时间节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都会组织开展朗诵诗词、合唱歌曲、向英烈献花等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邀请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引导人们铭记历史。

此外,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还针对不同人群开发教育课程,分类打造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品牌。如结合北京市中小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七个一”活动,通过组织升旗仪式、学唱红色歌曲、利用展览开展情景教学和互动体验等,引导学生爱国、励志、求真、力行;以“展板+社教”的方式,依托文物图片、实物等载体,策划推动“烽火印记——北京抗日战争主题片区特展”走进北京市22所中小学校巡回展示,并联合各学校培养选用一批“红领巾讲解员”,提供生动、深度的讲解,进一步丰富中小学校思政课内容。

从历史记忆的保存之所,升华为民族精神的锻造熔炉与时代新人的培育苗圃,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的转型升级之路,正是对“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这一时代命题的生动实践。罗存康说:“今后,我们将积极发挥各类平台资源优势,始终坚持‘保护第一、传承优先’的理念,继续扎实推进抗战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为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