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创时代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抗日战争: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点

所属栏目:新闻中心   |   作者:文创时代栏目  |    发布时间: 2025-08-15 08:52:19   |    浏览 3264 次

image.png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追求的伟大梦想。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尤其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黑暗的一页。多难兴邦!全体中华儿女投入抗日洪流,前所未有地弘扬了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中国共产党推动全民族抗战的历史洪流,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指引了新中国的发展方向。经过抗日战争,中国人民结束了帝国主义肆意侵略中国的历史,奠定了大国地位。这一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前提和条件。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点,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5000多年文明史的伟大民族,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进入近代后,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和封建统治的腐败,中华民族遭受深重苦难而濒临亡国灭种的境地。而此时的日本,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具有强大军备的帝国主义国家,其“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在东方是一等的,在世界也是五六个著名帝国主义国家中的一个”。日本战争狂热分子宣称,要建设一个“大日本”,一个“新日本”,其范围包括“日朝‘满’、中国本土、南洋、澳洲、印度及北部寒冷地区等6个地区”。在这些地区中,日本声称中国大陆对日本民族的生存极为重要,在关系日本“存在的国防、思想、政治和经济方面,都有着密切的依赖关系”。因此,“向大陆寻求民族发展的出路”成为日本的国策。


日本为了吞并中国已经有了“好几十年的准备”。在准备得差不多时,它分前后两个阶段侵占中国领土,最终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第一阶段,日本侵占、吞并环绕中国大陆的岛屿领土和地区,奠定侵略中国本土的基础。日本于1879年侵占琉球全岛,1894年挑起甲午战争并侵占朝鲜半岛、台湾岛和澎湖列岛。进入20世纪,日本于1900年伙同其他帝国主义列强侵入北京,1904年发动日俄战争,“通过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日俄战争攫取了在中国东北南部和京津一带等地区驻军的侵略权益,为扩大侵华战争构筑了前沿阵地”。


第二阶段,日本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妄图侵占全中国。第一步,日本策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全境,“开始了变中国为日本殖民地的阶段”。至1933年向长城一线进攻、迫使国民政府签订《塘沽协定》后,日军宣称迈出“进入华北的第一步”,“迈上了通向中国事变的路程”,从而完成了第一步。第二步,日本制造华北事变,显示了它要向华北前进,“要占领全中国”。如果制造华北事变的手段不能达到华北“明朗化”的目的,日本就将“华北工作”“转变为卢沟桥事变”,走向第三步,即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37年,日本蓄意制造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毛泽东指出,七七事变标志“中华民族的敌人日本帝国主义,经过侵略东四省的第一步骤,进到准备并实行向全中国侵略的第二步骤”,这个步骤的“第一步是占领华北和上海,第二步是占领中国的其他区域”。因此,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要沦中国为日本殖民地的最后一击”。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在于变中国为其殖民地并进而吞并亚洲,称霸世界,这是日本所谓“建国的理想”。1936年8月7日,日本通过《国策的原则》宣称:“国家的根本政策,是在大义名分之下,内求国基的巩固,外谋国运的发展,使帝国在名义上和实质上都成为东亚的安定势力,确保东方的和平,为世界人类的安宁和福利作出贡献,以实现建国的理想。”侵华战犯土肥原贤二宣称,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就是要实现“建国的理想”:“当满洲事变的时候,日本具有此种理想,且具有实现此种理想高迈的精神与决心,奋然而起。自此以后,日本对此超国家的理想,赌国家之运命,从事于凡百之努力。今次中日事变,即日本此种努力的推进。”日本首相近卫文麿宣称:如果今天不能解决“建国的理想”,“则我人子孙于更大困难终必解决之”,因此对华战争无论“如何困难”,“如何长期”,都要以“断不退转之决意”而“非达全终之美不止”。他号召全体日本国民“遂行课加我等之时代使命,为日本发展上作一新纪元”。


可见,日本想要建立的“大日本”“新日本”,其版图覆盖中国。近卫文麿叫嚣,“中国人尽快醒悟,认识到自己东方人种的本质,与同样属于东方血统的日本人合作”,“重建东方文化与文明”。倘若中国不接受日本的“新日本”,则日本只能采取断然手段“彻底打击中国军,使之丧失战斗意志”。日本陆军大臣杉山元叫嚣:“军部已决意向前进行,克服一切之困难,俾能达到膺惩华军之目的。纵令中国计划作长期之抵抗,日本军部于达到膺惩华军,令其失去战斗精神之目的以前,亦决不罢手。”


日本对华发动的侵略战争,其残酷、破坏、屠杀“是自有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以来所没有的”。在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一年里,中国“大好山河被敌骑所践踏,锦绣田园为寇贼所焚掠”。日本强盗“以匪贼般的残暴炸毁了无数的中国的城市和区镇,毁灭了成千累万的中国的工厂、学校、医院、文化机关,屠杀了成千累万的中国和平居民”,中华民族进入了近代以来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



中国能否避免日本发动侵略战争呢?显然不能。在1937年3月与美国记者、作家史沫特莱的谈话中,毛泽东指出日本必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史沫特莱询问,中国“对日本的和平条件是什么?中日两国之间是否还应该进行谈判?”毛泽东列举中国的和平条件:“第一,日本取消对中国的侵略政策,即取消其所谓大陆政策与广田三原则,尊重中国的独立,将两国放在完全平等地位;第二,交还东北四省及察哈尔北部,取消‘满洲国’,取消殷汝耕冀东政府;第三,撤退华北驻屯军;第四,停止日本飞机在中国境内的自由飞航;第五,取消日本在中国各地的侦探组织,即所谓特务机关;第六,禁止在中国境内的日本人对于中国人所施的横暴无理态度;第七,禁止走私。”这些条件显然是日本“建国的理想”不能接受的,因此中日两国之间谈判难以达成一致。


日本的所谓和平“是说日本占领中国,而中国则不要抵抗,让其占领”,其“和平”条件是灭亡中国。1935年11月,日本向中国提出:“(一)华北五省政治经济的完全独立。(二)国民党军队全部退出陕西与西北各省。(三)将临海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山东五省完全变为非武装区域。(四)中国退出国联与放弃英美的一切援助。(五)承认‘满洲国’与中日‘满’三国的亲密合作,以创立远东政治经济集团。(六)停止全中国的一切反日运动。(七)集中中日两国的全力来进攻中国苏维埃革命,特别在西北的苏维埃与工农红军。(八)日本代表有参加国民党大会之权利,来观察中国对中日亲善是否诚意。”这八条是“要把全中国变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1937年4月,日本提出:“(一)承认‘满洲国’,并承认满洲里永远属日本所有。(二)签订协定,保证中国不妨碍日本在中国的利益。(三)承认日本在华北的特权。”这些“和平”条件遭到拒绝后,日本“遂以无谓的芦沟桥事变为藉口,于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发动为期八年的全面侵华战争”。


既然日本必然要发动侵华战争,那么中华民族必然要经历一场严酷的生死考验,这决定了抗日战争的性质。抗日战争与任何一场战争都不相同,它是中国战争史上的奇观,它“不是任何别的战争,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进行的一个决死的战争”。它是中华民族争生存的民族革命战争,“是中华民族自求解放的战争形态,是半殖民地大国在二十世纪三十和四十年代举行的解放战争的特殊的形态”,是“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抗日战争的深刻本质就在于此。


既然抗日战争的本质在于此,那么,“中华民族的解放将从这个战争中得来”。毛泽东指出,“此次抗战为国民革命过程中所必经,为被侵略民族对侵略者争取独立生存之战争”,“现在全中国全世界的人都明白:中华民族是站起来了!一百年来受人欺凌,侮辱,侵略,压迫,特别是九一八事变以来那种难堪的奴辱地位,是改变过来了。全中国人手执武器走上了民族自卫战争的战场,全中国的最后胜利,即中华民族自由解放的曙光,已经发现了”。抗日战争“在中国革命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纪元”,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开辟了一个新纪元!


即使国民党,也认识到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求生存的战争,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必经阶段。国民党指出,由于国民政府不接受日本灭亡中国的要求,日本就制造七七事变,对华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而“我们就可以从长期抗战当中,从抗战的胜利当中来消灭倭寇,来争取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又认识到,“我们如不举国一致,万众一心来反抗侵略”,那么我们的民族必定就此灭亡。因此,抗日战争是“复兴民族千载一时的机会”,“是我们建设国家复兴民族的革命过程中所必经的一个阶段”。无论国民党所说建设的是什么样的国家,无论所说“革命”是什么,终归认识到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必经阶段。


自从帝国主义入侵中国至抗日战争爆发,中华民族备受帝国主义列强的欺凌压迫,许多人丧失了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但是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关头,全体中华儿女对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进行了坚强抗击,“成千成万的人民觉醒着激动着英勇地不屈地前仆后继地走入了民族自卫的战场。民族战争的炮火惊醒了最广大的人民大众,使他们卷入于民族解放的巨潮中去。鸦片战争以来的积弱的传统被冲破了,恐日病被粉碎了,民族的觉醒,民族的自信心,增强着汹涌着”,中国人民“奏响了一曲气壮山河的抗击日本侵略的英雄凯歌,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感天动地的反抗外来侵略的壮丽史诗”。杨靖宇、赵尚志、左权、彭雪枫、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众多抗日将领,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新四军刘老庄连、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国民党军八百壮士等众多英雄群体,就是中华儿女坚决反对强敌、不畏强暴、以身殉国的杰出代表,就是千千万万抗日将士的杰出代表。在他们身上,充分展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以身许国、精忠报国的鲜明品质。在抗日战争的严酷考验中,中国人民弘扬了伟大的爱国民族精神。


总之,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近代以来争取独立自由史册上可歌可泣的一页,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进程中饱经沧桑的一章”。在抗日战争中,中华儿女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以前仆后继赴国难的英雄气概,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史诗。抗日战争是“人类战争史中表现为光荣的特殊的一页”,是“中国革命的一个新阶段,而且是最伟大、最活跃、最生动的一个新阶段”。这个阶段,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有何等巨大的影响是不难想象的”。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伟大的民族,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通过抗日战争,中国人民“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赢得了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中华民族由近代以来陷入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确立了历史转折点”。这个历史转折点的确立,深刻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抗日战争的胜利,结束了帝国主义列强肆意侵夺中国领土的历史,“坚定了中国人民追求民族独立、自由、解放的意志,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历史新征程!”


自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后,中国人民就为国家独立、民族复兴而奋斗。“从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戊戌维新,辛亥革命,直至北伐战争,一切为解除半殖民地半封建地位的革命的或改良的运动,都遭到了严重的挫折”。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由失败到胜利的转变点”,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上的重要的转变关键”,是中国近百年来解放运动的发展,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牺牲最多的民族解放斗争,也是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抗日战争的胜利,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吞并中国奴役中国的图谋,“迫使日本归还甲午战争以后从中国窃取的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神圣领土,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彻底洗刷了近代以来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从此,再也没有侵略者可以在中国的土地上横行肆虐”。


第二,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具有拯救人类文明、保卫世界和平的重大意义”。


九一八事变,不仅是抗日战争的起点,而且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七七事变,不仅是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端,而且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8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20亿人口卷入其中。在战争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展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中国战场长期牵制和抗击了日本军国主义的主要兵力,对日本侵略者的彻底覆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战略上策应和支持了盟国作战,配合了欧洲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的战略行动,制约和打乱了日本法西斯和德意法西斯战略配合的企图。中国作为亚太地区盟军对日作战的重要后方基地,为盟国提供了大量战略物资和军事情报”。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重大贡献。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还证明了一个真理,那就是:“在无产阶级的正确领导下,依靠人民群众的团结奋斗,依靠人民统一战线和人民战争,帝国主义的侵略是可以打败的。”这个真理,不仅仅是对于中国人民,而且对于全世界殖民地人民来说“都是一个极端重要的真理”。


可见,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融入世界,树立了落后国家反对帝国主义强国侵略的光辉典范,为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作出重大贡献。这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历史转折点的世界意义。


第三,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推动全民族抗战的伟大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伟大胜利,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领导者是历史的选择。


中国共产党通过民族革命战争的提出、发展和发动,扩大了在全国人民中的影响,提高了政治地位,奠定了成为执政党的政治基础、思想基础。九一八事变一爆发,中国共产党就号召“武装民众进行民族的革命战争,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反对一切帝国主义,争取中国民族的解放与独立,统一中国”。华北危机严重时,中国共产党号召“停止一切内战,一致抗日”,举行民族革命战争。全面抗战发动起来后,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我们主张全国人民总动员的完全的民族革命战争,或者叫作全面抗战。因为只有这种抗战,才是群众战争,才能达到保卫祖国的目的”。


中国共产党“在发动组织与领导全中国人民反日反帝的民族解放斗争中”,不但“唤起了全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而且“锻炼了中国共产党,使它成为同中国人民有密切联系的坚强的战斗的党”。中国共产党坚持兵民是胜利之本,提出和实施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和一整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敌后根据地军民广泛开展伏击战、破袭战、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等游击战的战术战法,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伟大胜利。中国共产党“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捍卫民族独立最坚定,维护民族利益最坚决,反抗外来侵略最勇敢”。在抗战中,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以卓越的政治领导力和正确的战略策略,指引了中国抗战的前进方向”,“支撑起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以自己的政治主张、坚定意志、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引领着夺取战争胜利的正确方向,成为夺取战争胜利的民族先锋”。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当之无愧的领导者。


第四,在抗日战争中,新中国的雏形已经出现,抗日战争的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新中国之“新”,在于完成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走向社会主义,这一历史趋势在全面抗战爆发后逐渐显现出来。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八路军新四军大力武装广大人民,“从辽宁、热河、察哈尔、绥远一线直到广东和海南岛,都有了共产党员所领导的人民抗日武装”,从而使“抗日战争成为真正全国范围的大革命了”,“为后来人民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巩固的基础”。毛泽东指出,“长期地被封建制度统治的中国,近百年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正在变化到一个自由解放的新中国的方向去”。在全面抗战爆发四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发表宣言:“四年以来,全国军民奋起抗战,不顾牺牲,不怕困难,前仆后继,再接再厉,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渡过了许多的难关,卒能使敌寇胆寒,环球心折,奠定了民族复兴的基础,产生了新生中国的雏形。”在全面抗战六周年之际,毛泽东充满信心地表示,中国人民“必然要创造出一个更加进步的世界、一个更加进步的中国来”,“中国将很快成为光明的中国”。


在抗日战争这场波澜壮阔的民族解放战争中,中国人民清楚认识到,“只有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才能真正实现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改造旧中国、建设新中国的主张,代表了中国人民根本利益”。正是在抗日战争胜利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继续奋斗,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并进而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的历史征程”。波澜壮阔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及其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点,将永载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