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创时代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文艺界观礼代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文艺力量

所属栏目:新闻中心   |   作者:文创时代栏目  |    发布时间: 2025-09-05 11:35:08   |    浏览 3208 次

image.png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现场放飞和平鸽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胜利80周年大会

在文艺界观礼代表中引起热烈反响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贡献文艺力量

9月3日上午的北京天安门广场,举国关注,举世瞩目。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这里隆重举行,并举行盛大阅兵仪式。长安街上,铁流滚滚,战鹰掠空,各兵种方阵、各现代化新型装备和国之重器缓缓通过天安门,军容严整、威武雄壮地接受检阅,充分展示人民军队奋进百年强军、持续推进现代化的崭新面貌,庄严宣示中华民族坚决维护自身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坚定捍卫世界和平、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的鲜明态度。

观礼台上,受邀参加纪念大会和观看大阅兵的文艺界代表心潮澎湃、激动万分,更深受震撼、备受鼓舞。大家表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必将胜利!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大会上的重要讲话,说出了亿万人民的心声。现场观礼纪念大会和大阅兵,深受震撼和洗礼,更加深切体会到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大家表示,未来将立足文艺本职工作,创作更多优秀作品,讲好抗战故事,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以文艺力量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一次凝聚信仰的爱国主义教育

“从2009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领唱《领航中国》,到2021年参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再到这次参加大阅兵现场观礼,每一次都是心灵的震撼和洗礼。当天安门广场上礼炮齐鸣、国旗冉冉升起、铁甲雄师整齐列阵、三军将士铿锵踏步而来时,那份震撼与豪迈,令人热血沸腾、热泪盈眶。”中国音协副主席、著名歌唱家雷佳表示,作为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她感恩能够见证祖国的崛起与强盛,更自豪能与祖国同呼吸、共成长,把歌声献给伟大的祖国和人民。

“当听到那首再熟悉不过的《松花江上》,我的眼泪瞬间夺眶而出;当军乐团奏响《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当受阅部队威武雄壮地发出‘为人民服务’的呐喊,我被震撼和感动得再次流泪。”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张天彤表示,看着受阅部队铁流滚滚、鹰击长空,她激动不已。“这不仅是一次力量的展示,更是一次信仰的凝聚,一场深刻的精神洗礼和爱国主义教育,向全世界展示出我们国家的强大实力和捍卫民族尊严、国家利益与世界和平的坚定决心。”张天彤说。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阿地里·居玛吐尔地曾两次参加阅兵观礼,这已经是第三次亲历和见证如此重大时刻。“又一次见证伟大祖国的历史与荣光,现场的震撼与冲击在心中久久回荡。”阿地里·居玛吐尔地表示,要永远铭记中华儿女不屈不挠、浴血奋战的伟大抗战精神,珍视先烈用鲜血换来的和平生活,像石榴籽一样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同心同德,砥砺前行,把国家建设得更加美好。

中国剧协副主席、中国戏曲学院院长尹晓东说,80年前,中国人民万众一心、浴血奋战,以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不屈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昭示了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的铁律。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说:“历史承载过去,也启迪未来。”我们要深刻认识抗战胜利的伟大意义,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以珍视和平、开创未来的信念和决心,绝不让悲剧重演。

中国美协理论与策展委员会副主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于洋表示,整场阅兵犹如体量巨大、影响深广的艺术经典,历史与时代、情感与意志、记忆与愿景、追思与伟力交织相融,从宏观气象到视觉细节,都向世界展示着中国人民爱好和平、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志与力量。由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团队策划创意的天安门广场视觉形象突显“众志成城”,无论是“钢铁长城”造型年号台还是“众字形”广场观礼台,都用艺术化的语言凸显纪念活动“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主题,以中国视觉意象的方式,向世界展示中国捍卫和平的大国担当和正义力量。

“当80响礼炮震彻云霄,国旗护卫队官兵迈着矫健的步伐护卫着五星红旗走向升旗区时,我不由自主地挺直了身子。看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那一刻,我仿佛回到了那段艰苦卓绝的抗战岁月,看到了无数先烈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尊严,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北京舞蹈学院中国古典舞系副主任、一级演员汪子涵表示,许多抗战老兵也来到了现场,他们是历史的见证者,是民族的英雄。正因为有了他们的付出,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一次铭记历史的深情告慰

中国国家话剧院著名演员张凯丽曾经是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解说员,也曾饰演过《八女投江》中的冷云。“这一刻,我相信所有中国人都和我一样激动和自豪。”张凯丽表示,她非常了解抗战历史,知道那场战争是怎样的艰苦卓绝,在装备落后、条件艰苦的环境中,英雄先烈们是如何为国捐躯的。“14年的浴血奋战,中国人民走过来了。如果他们能看到今天的盛世景象,看到我们国家如此强大、人民如此幸福,该多么好啊!”张凯丽说,我们应该珍惜今天、珍惜我们拥有的一切,要持续加油,向着更加美好的生活进发。

80年来,中国人民从未忘记历史,深刻意识到“强国必先强军”的道理。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副主席、美术家何加林表示,中国人民解放军多军种的方阵演练,气势恢宏,威武雄壮,充分显示了人民军队的严整军威和战无不胜的钢铁意志。“我深深地感受到,中华民族任人奴役的历史已经一去不复返,我们的军队可以战胜任何来犯的敌人!我们不仅能保卫自己的国家,而且还要为维护世界的和平作出应有的贡献!看完阅兵,我自豪!我骄傲!”何加林说。

在此次大阅兵中,受阅部队以昂扬奋进的姿态走过天安门广场,新型坦克、导弹、无人机等国产主战装备占比超过80%,首次亮相的武器装备达到50%以上。“这是中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充分展示了中国军队的强大实力与崭新风貌。”陕西省曲协主席、相声演员苗阜表示,强大的国防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坚实保障,是守护和平的底气。我们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不让悲剧重演。

“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捍卫和平的尖端装备,更是一个伟大民族用科技创新与民族智慧共同编织的、守护人民幸福生活的安全屏障。”中国美协理事、民进中央开明画院副院长舒勇表示,看到受阅部队威武雄壮的列阵,仿佛看到一座用“钢铁与信念铸就的长城”。阅兵中展现的现代科技力量,给予他的不仅是视觉上的冲击,更是一种深入血脉和灵魂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彭锋表示,现场观礼让他见证了祖国的力量、艺术的力量和青年的力量。《松花江上》《在太行山上》和《保卫黄河》《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歌曲,让他感受到艺术的伟力。在阅兵环节亮相的先进装备,体现出我国在军事工业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让他感受到祖国的强盛。中国强大,不仅是中国人民的福祉,也是世界人民的幸事。这次参与阅兵的大多已是千禧年之后出生的年轻人,阅兵方队是他见过最好的方队,没有长时间的刻苦训练不可能取得这样的效果。“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社会主义建设后继有人。”彭锋说。

“作为一名青年演员,能够亲眼见证祖国的强大,我非常激动、十分骄傲。这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一天。”青年演员杜江表示,这次阅兵,许多大国重器和高科技装备集中亮相,充分体现了中国国防水平和军事科技水平的飞速发展,让全体中国人无比自豪。


一次激励奋进的广泛动员

在阅兵现场,看到空中护旗梯队、徒步方队、战旗方队、装备方队、空中梯队依次通过,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摄协主席李舸深切地感受到了祖国国防力量的强大,以及这背后无数科研与军事工作者所付出的智慧与汗水。这已经是他第五次在天安门广场拍摄阅兵了。“看到几位抗战老兵沧桑的面容与坚毅的眼神,我强烈渴望用镜头将他们的英姿、将今日盛世的荣光定格为永恒,让英雄形象与强国气象在艺术中永驻,启迪后人。”李舸表示,他们是历史的见证人,是民族精神的象征。弘扬伟大抗战精神,艺术工作者重任在肩,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奋力讴歌时代、抒写人民心声。

“恢宏庄严的场面、整齐坚定的步伐、先进精良的装备,不仅展现出新时代中国军队的强大力量,更昭示了我们捍卫国家尊严与世界和平的坚定决心。”著名画家王铁牛表示,几十年来,父亲王盛烈艺术报国的情怀和精神,时刻鞭策着他,让他自觉承担起时代记忆和历史传承的责任,用行动践行理想和信念,不断推出表现抗战历史的主题创作。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里,他的《杨靖宇将军殉国》等3件作品与父亲的画作《八女投江》同时与观众见面,共同缅怀历史,铭记英烈。他说:“军人的刚毅与牺牲,民族的苦难与觉醒,都深深激发着我从艺术角度去探索‘力量’与‘美’的统一。我将继续以画笔记录这份庄严与不屈,用艺术讲述中华民族的抗战精神,为时代留下精神图像。”

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理事、蒙古族青年歌手乌兰图雅表示,现场观礼纪念大会,亲身感受人民军队扬我国威,心情十分振奋。“当战鹰呼啸而过,方阵铿锵踏来时,我们所有人都明白,历史必须铭记,精神必须传承。这场盛大的阅兵是对先辈们最好的告慰,站在天安门广场,我们既是见证者,更是接棒人。作为文艺工作者,我们要将对英雄的崇敬转化为立足本职的担当,我也将继续潜心创作、投身基层,通过文艺志愿服务活动服务人民,为新时代中国的文艺事业贡献更多力量。”乌兰图雅说。

中央戏剧学院教授边文彤表示,在抗战时期,戏剧人曾把舞台当做战场,用戏剧点燃民众的爱国热情。今天,我们更应以艺术为桥,传承民族精神,弘扬和平理念,用优秀作品致敬守护和平的英雄,让世界看到中国对和平的珍视与追求,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全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服务团“艺心向党”组委会秘书长、画家赵锁平出生在陕西的一个军人家庭,观看阅兵后激动不已。“现场的每一帧画面都令人热血沸腾!这是每一位中国人安全感和自豪感最坚实的来源,更是亿万中华儿女共同的骄傲。”赵锁平表示,这促使自己更加下定决心,用艺术讲好党史故事、抗战故事,团结影响身边更多的新文艺群体工作者。

中国广播艺术团原团长、一级演奏员刘学俊表示,文艺工作肩负着传承与弘扬伟大抗战精神的神圣使命,未来要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身艺术创作,用精湛的表演展现中华民族不屈的意志和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促进文明互鉴,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彰显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

“作为一名彩塑京剧脸谱的第五代非遗传承人,能够到天安门现场观看阅兵,我深感荣幸与自豪。”北京市彩塑京剧脸谱代表性传承人林泓魁表示,回首过往,我们国家曾经山河破碎、饱受苦难,民间文化也面临着传承的危机。如今,非遗迎来了新的春天。未来他将更加坚定地走在非遗传承的道路上,让世界看到中国非遗的魅力,为增进文化交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为一名杂技演员,我从未想过能够在天安门广场见证如此震撼的场面。”中国杂技团青年演员邢运伟表示:“我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也为所有在各自领域追求卓越的同胞而骄傲。这场阅兵让我的信念更加坚定,无论舞台大小,只要全力以赴,都能为祖国增添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