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创时代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深学细研党的文艺理论最新成果

所属栏目:新闻中心   |   作者:超级管理员  |    发布时间: 2023-03-02 10:20:21   |    浏览 3731 次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说过:“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极大地改变了中国文艺的整体面貌和基本走向,为我国文艺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指引和理论武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发展,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新境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加强对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系统深入的研究阐释,是当前文艺界特别是文艺理论评论界的重要职责与使命。近期,中国文联发布的《2023年文艺理论研究课题申报指南》,就是文联职能定位和优势的鲜明体现,也为文艺界理论界着力推进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发出了响亮号召。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之所以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在于其是依据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建构起来的。加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既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基础理论问题的研究,也要加强对重大理论和实践结合问题的研究,特别是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研究,充分彰显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新命题,迫切需要充分研究和透彻阐发。这就需要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强化系统性、学理性、整体性研究阐释,对于深刻理解和掌握其学理内涵、理论体系、实践要旨、内在逻辑、重大贡献,推进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时代化具有基础性、示范性意义。

      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它不仅致力于科学“解释世界”,而且致力于积极“改变世界”,这也决定了其文艺学说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特征。面对纷繁复杂、快速变化的文艺实践,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在现实展开上需要把自己的理论命题和问题阐释同历史条件、时代特征和人民需求紧密联系起来,把时代课题作为理论思考的出发点和生长点,注重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的、美学的、人民的、艺术的原则开展文艺评论,发挥对文艺发展进程的介入和引导作用,从而推动文艺实践蓬勃健康发展。我们应着力强化介入文艺现场,注重对当下文艺和审美现象的观察、体认和总结,既涵盖对新时代文艺精品创作机制、文娱领域综合治理新现象新问题的研究,也包括对数字化赋能艺术创作、文联组织文艺行业建设主导作用的研究,凸显了现实需求、问题导向、跨界思维和方法创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关注现实、立足现实,让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观照中彰显其价值、功能和生命力。

      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需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从广度和深度的结合上,从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的结合上,从与中国传统文论和西方文论的结合上,凸显话语特征,提炼标识性概念、术语、范畴,凝练理论范式,构建中国理论。这需要整合包括文联系统在内的各方资源和力量,集聚一批具有综合研究能力的骨干力量,开展跨学科、综合性、全方位、多领域的科学研究与理论创新,努力推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原创性引领性研究成果,增强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创造属于中国、属于世界、属于未来的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