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
文化新质生产力:激发文旅产业强劲新动能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新质生产力”再度成为热词。
2023年9月,“新质生产力”被首次提出。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球化和新技术浪潮背景下对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把脉定向,突显了中国式现代化对生产力革新的迫切需求。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新质生产力”不仅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更被列为2024年政府工作十大任务之首。
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系统阐述和重要部署,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澎湃动力。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创新,文化新质生产力的核心便是文化领域的创新,是以“创新性、高效能、高质量”为显著特征的新质生产力与文化生产力的结合。
事实上,文化和旅游部近些年在促进文化新质生产力发展方面,采取了诸多举措,并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绩:
比如各种政策引领,为文旅产业创新发展提供明确方向和路径;比如推动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运用数字技术、人工智能前沿科技,为传统文化穿上现代霓裳,让文化遗产焕发新生;比如鼓励和支持文旅企业开发特色文旅产品,提升文旅服务标准化建设,让游客满意度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比如利用新媒体等渠道加强文旅产品的宣传和推广,通过各种方式打造文旅品牌,有力提升了中国文旅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比如注重文化惠民建设,加快构建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这些举措像温暖的灯塔,照亮了基层文化的角落……
可以说,文化和旅游部在时代的舞台上轻盈旋转,每一步都踏出了创新的节拍,不仅让文化更加贴近人民生活,让文化产业焕发出勃勃生机,也让文化的传播和传承变得生动有趣。
有理由相信,随着新质生产力的不断注入,文旅产业的繁荣发展和创新升级将被不断续写,并将持续创造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点!
8月6日,“红厅论坛:读懂中国共产党二十届三中全会”主题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60多个国家的200余名驻华使节、智库专家、媒体记者等开展交流研讨。图为研讨会现场
双轮驱动:政策引导与制度创新
在快速变化的全球经济格局中,文化和旅游业作为最具活力和潜力的新兴产业之一,其发展不仅关乎经济增长,更涉及文化传承、社会进步与民众福祉。
近年来,文化和旅游部通过一系列政策引导与制度创新举措,为文旅产业注入了强劲动力,促进了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2021年6月,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十四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约1.8万字的《规划》,对“十四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形势、机遇及存在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和综合研判,并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这也是继2009年《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出台后的又一关键顶层设计。
针对文旅产业发展中的痛点、难点问题,文化和旅游部还出台了一系列专项政策:
比如,针对乡村旅游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出台《关于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见》,非常准确地抓住了乡村旅游存在的一些问题及症结,指明了乡村旅游产业提档升级的方向,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巨大政策支持。
比如,为应对文旅消费动力不足、消费便捷度不高、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等一系列问题,出台《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更好激发了文化和旅游的消费潜力,推动了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比如,为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实施了旅游服务质量提升计划。通过提升旅游区点、旅行社的服务水平,规范和优化旅游住宿、在线旅游经营服务,提高导游和领队业务能力,建立完善旅游信用体系,不断增强旅游市场秩序治理能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比如,为支持小微文旅企业发展,出台了包括减税降费、融资支持在内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这些政策在减轻企业负担、拓宽融资渠道、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小微文旅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比如,为应对数字化时代文旅产业转型需求,《关于深化“互联网+旅游”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印发,明确提出促进正确引导云旅游、云演出、云娱乐、云直播、云展览等新业态发展,有力促进了旅游业的数字化转型、新业态的蓬勃发展和旅游产业链的延伸与融合等。
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到市场准入机制创新,再到监管模式创新……文旅系统制度创新的深度与广度不断增加。
也正是政策引导与制度创新的协同效应,有效激发了文旅企业的创新创造活力,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加大研发投入,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旅产品和服务,提升了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文旅产业也实现了从低端向高端、从粗放向集约的转型升级,并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越来越多的游客开始关注文化体验、追求文化认同。
可以说,政策引导与制度创新,成为文化和旅游部推动文旅产业发展的驱动双轮,通过制定前瞻性与系统性的政策、实施深度与广度的制度创新举措,为文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未来,随着政策环境的不断优化和制度创新的持续深化,相信文旅产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科技引领:生动实践与全新体验
科技如同一股不可阻挡的洪流,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重塑着各行各业的面貌,其中,文化和旅游产业作为连接历史与未来、现实与梦想的桥梁,更是在这场科技革命中焕发出勃勃生机。
近年来,文化和旅游部积极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不断推动文旅产业升级,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更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在文旅融合的新时代,数字技术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通往沉浸式体验的大门,文化和旅游部深谙此道,积极推动数字技术在文旅领域的广泛应用。目前,全国各地的文旅行业,纷纷拥抱数字技术,通过创新应用,重塑了旅游体验的全链条,也让古老的文化遗产焕发出新的活力。
福建永定土楼王子景区上演沉浸式演出《天涯共此楼》
每当夜幕低垂时,沉浸式演出《天涯共此楼》便会在福建永定土楼王子景区上演,作为世界遗产客家文化瑰宝,古老的土楼似被赋予了新的生命,演出中,现代科技特效与古朴厚重的客家土楼文化完美融合,漫天飞舞的花瓣与雪花如梦似幻,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绚丽的烟花照亮土楼的夜空,绽放出璀璨的光芒,游客们纷纷叫好,古老的土楼焕发出时代的新光彩!
这是土楼与知名游戏IP“天涯明月刀”的创意结合,该项目通过数字IP内容及客家文化串联起振成楼、环兴楼、振福楼三座客家土楼,打造了一个集沉浸式导游、互动式展览、角色扮演实景剧本杀等功能于一体的沉浸式剧场。游客在这里可以穿越时空,与演员共同演绎一段段精彩的剧情,深入体验客家文化的独特魅力。2023年,永定土楼“天涯明月刀”入选“中国服务”·旅游产品创意十大案例。
沉浸式戏曲《黛玉葬花》创新越剧表现形态,是数字技术赋能传统文化的一个典型代表
“大观园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跃然眼前,仿佛唾手可得。”体验完沉浸式戏曲《黛玉葬花》后,一名粉丝留下如此感言。
只要戴上装备,观众便可随着熟悉的越剧选段响起,不一会儿就能看到纷繁的花瓣飘落,林黛玉随后走入视线……虚拟与现实的边界逐渐模糊,观众与剧中人比肩同行,一道惜花怜花……这便是上海戏剧学院申报的“沉浸式戏曲《黛玉葬花》创新越剧表现形态”项目,也是数字技术赋能传统文化的一个典型代表。
该项目利用数字视觉技术,将虚拟的越剧表演与真实的舞台装置有机结合,通过智能终端和扩展现实眼镜等设备,让观众仿佛置身于大观园之中,与林黛玉一同感受那份哀婉与凄美。这种创新不仅让越剧这一传统艺术形式更加贴近年轻观众,也为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再看故宫博物院,故宫与腾讯携手打造的“故宫博物院”小程序,为游客提供了全面的线上体验,游客不仅可以在古建筑中漫游、领略故宫的四季之美,还可以饱览藏品、在文物世界中探索。
故宫博物院的数字多宝阁,涵盖了12类文物的超高清三维模型,观众可以360度无死角欣赏文物
故宫的数字多宝阁,涵盖了12类文物的超高清三维模型,经过精细的材质拟真处理,在互联网开放展出,观众可以360度无死角欣赏文物,感受它们的文化和艺术魅力,据悉,通过优化智能搜索引擎,故宫每年以1.5~2万件的增幅持续向社会公开数字资源,这使得更多人能够便捷地获取故宫的珍贵文物信息。
故宫名画记,是超高清书画类文物的欣赏、研究系统,目前已发布1152件珍贵院藏绘画作品,展现最高达69亿像素的超高清书画影像,实现对书画影像的无极缩放浏览,为欣赏和研究提供深度服务。
同时,“全景故宫”项目已经上线了多语种版本,满足了世界各地观众“云游故宫”的需求,这一技术的应用,使得故宫的文化传播更加广泛和深入。在VR体验方面,故宫也在不断创新,如“御花园VR体验”项目,基于高质量的三维数据资源,以高精度数字三维模型复现故宫御花园区域。观众可以通过VR设备互动体验万春亭古建修缮、钦安殿祭祀等虚拟现实场景,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
可以说,数字技术让年逾六百岁的故宫吸引了大量国内外的粉丝,这不仅提升了故宫的文化传播效果,也进一步增强了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智慧文旅是文旅产业升级的重要方向之一。文化和旅游部通过推动智慧旅游建设,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构建了一个便捷高效的旅游服务体系,让游客的出行更加轻松愉快。
北京市颐和园管理处打造的一体化游船智慧终端,便是智慧文旅的一个生动实践。
2023年3月,颐和园200艘小游船安装了“5G+北斗”游船系统,颐和园游船正式进入5G时代。游客只需要在码头售票处扫描预约二维码,按照提示自助支付押金、预约该码头的游船,即可完成游船预约。在高峰时期,售票处的智能大屏幕会按照预约顺序呼叫游客,游客也将同步收到排队的短信提示。
登船后,游客只需扫描方向盘处“5G盒子”上的二维码,即可启动游船,开启“颐和园5G游船之旅”。在游览结束后,再次扫描二维码即可完成自助结算。游船在行驶过程中出现问题,或遇到紧急情况,游客可通过“5G盒子”一键呼救,工作人员可以通过随船搭载的“5G盒子”快速定位游船位置,及时提供支援。除此以外,还有随船讲解服务,依托游船定位系统,在环湖行驶靠近临近景点时,手机小程序弹出语音讲解,真正做到在昆明湖上游览颐和园,极大提升了游览的便捷性和舒适度。
值得一提的是,颐和园在去年小游船实现5G全覆盖的基础上,今年所有码头及摆渡航线全面开通5G游船服务。据悉,2024年3月,北京市属公园已实现5G游船智慧管理全覆盖。
2023年8月,AI对话旅游助手“AI游云南”正式上线,这是国内首个省级旅游目的地大语言模型应用场景,成为中国智慧旅游服务的又一亮点。
“给我定制大理3日游。”随着指令的输入,云宝在1分钟内便完成回复,包括玩法、早中晚的行程安排,最后还不忘来个温馨提示,很是便捷。
该旅游助手是基于大语言模型开发,以海量的云南旅游资源内容、旅游玩法攻略为基础,满足游客在游前、游中、游后的大部分咨询诉求,助力解决游客难以找到准确旅游信息咨询服务、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在不同平台上筛选优质内容等问题。
从游前的行程规划、资源预定到游中的天气查询、旅游注意事项及目的地攻略信息查询,再到游后对旅游服务或产品发起投诉,游客只需通过对话及普通问询的方式,就可快速获得想要的优质信息及服务,大大节约了搜索及筛选优质信息的时间,且可在同一应用场景一站式完成信息获取和服务订购。
可以说,AI对话旅游助手作为技术创新应用,也为涉旅企业的转型升级和产业数字化生态圈的构建提供了技术支撑。
高科技装备是文旅产业升级的重要支撑,文化和旅游部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研发和应用高科技装备,提升文旅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为游客带来更加震撼和难忘的旅游体验。
低空经济是近年来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领域,在文旅领域应用前景广阔,拉萨雪鹰通用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申报的“高原型直升机在西藏低空旅游中的应用”是很好的尝试,其展示了高科技装备在特殊旅游环境中的独特价值。高原型直升机将交通与空中游览体验相结合,开展直升机低空游览等项目,为游客提供了俯瞰西藏壮丽风光的独特视角。这不仅丰富了西藏的旅游产品体系,也促进了西藏通航旅游产业的发展。
大连博涛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主题交互式机甲观光游览车,同样是高科技装备赋能文旅产业的典范。该机甲观光游览车为全球首创,具有IP展示、巡游表演、游客乘载、商品售卖等多种功能,集文化创意元素、先进科技力量和娱乐互动体验于一体,为游客提供了全新的游览形式。
在机甲神车行进的同时,可以完成喷水、气泡、驾驶等丰富的演绎动作,并融合音乐达成艺术效果的最大化。目前,多个系列的机甲观光游览车已成功落地山东烟台植物园等多个景区,成为景区引流的重要项目。
科技创新是文旅产业升级的重要驱动力,文化和旅游部通过推动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智慧文旅的加速推进、高科技装备的广泛应用等创新实践,为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深度融合:内容创新与活化利用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这一号角,吹响了文旅融合发展的新征程,文化和旅游部作为推动这一战略实施的重要力量,以创新的思维、务实的举措,不断推动文旅融合向纵深发展。
从古城古镇的复兴,到现代主题乐园的兴起;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到数字文旅的快速发展……文旅融合的每一步都凝聚着创新的力量。
文旅融合的核心在于内容的创新,只有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打造具有独特魅力和广泛影响力的文旅精品,才能吸引更多游客的目光。所以,文化和旅游部积极引导各地深入挖掘本土文化资源,通过现代化的手段进行展示和传播。
比如,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被誉为文化创新的典范,剧中不仅展现了唐朝的繁荣与开放,还通过节日庆典、市井生活等场景,让观众感受到唐朝文化的多元与包容,这种对历史文化风貌的精准把握和生动呈现,被认为是该剧文化创新的重要体现。
不仅如此,该剧在展现唐朝文化的同时,也注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例如,剧中精心复原了28种唐朝点心供各种宴会日常场景所需,人物对话之间善用诗歌突显唐朝古诗发展之鼎盛,还巧妙融入了古法造纸和打铁花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
沉浸式唐风市井文化体验地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剧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尝试。例如,通过打造沉浸式唐风市井文化体验地“长安十二时辰”项目,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商业相结合,为观众提供了全新的文化消费体验。让游客感受最深的是该项目在沉浸式体验设计上下足了功夫,通过复原电视剧中的场景、道具和服饰,让游客仿佛穿越回唐朝。游客可以在这里观看唐风演艺、品尝长安美食、参与唐风娱乐活动,甚至与演员互动对戏,实现全方位的沉浸式体验。
在传承唐文化的同时,该项目也注重文化的创新发展,通过推出不倒翁小姐姐、李白、杨贵妃等人物IP,打造“中国年”系列活动等传统文化节庆,不断丰富展示区的唐文化沉浸式氛围。同时,项目还注重与现代元素的结合,如时尚潮流的文创产品、现代化的商业运营模式等,使传统文化在创新中焕发新的生机。
可以说,这种多业态融合的创新模式,不仅推动了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丰富了游客的体验内容,也促进了商业与文化的协同发展,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深入挖掘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文化和旅游部还积极推动文旅融合精品的打造。这些精品项目往往集文化性、艺术性、观赏性、体验性于一体,成为当地文旅融合发展的标志性成果。如《印象·刘三姐》《又见平遥》等文旅演艺项目,通过创新的舞台设计和精彩的表演内容,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浓厚的地方文化氛围。
《印象·刘三姐》是文旅融合发展的典范,也成为享誉中外的文化旅游品牌,为桂林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添新彩
文化遗产是文旅融合的重要资源。文化和旅游部在推动文旅融合的过程中,注重活化利用文化遗产,让其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比如敦煌研究院就是利用数字技术建立了“数字敦煌”资源库,其像是一位超级魔术师,用它的魔法棒轻轻一挥,就将那些遥远的壁画、雕塑“搬”到了我们的电脑和手机屏幕上,让古老的石窟艺术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
不仅如此,数字敦煌资源库还提供了海量的高清数字图像,这些图像都是敦煌研究院的专家们用精密的仪器和技术,一点一滴采集和修复出来的,你可以放大、缩小、旋转,仔细观赏每一个细节。那些细腻的线条、丰富的色彩、生动的表情,都仿佛在向你诉说着千年的秘密。
除了观赏,数字敦煌资源库还提供了丰富的互动体验,你可以参与线上导览、解谜游戏,甚至可以自己动手创作,将古老的壁画元素融入现代设计中。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不仅让参与者在玩乐中学习了知识,还激发了参与者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值得提及的是,非遗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是文化传承与现代旅游发展的精妙交响,在这一融合过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再仅仅是博物馆中的静谧展品,而是化身为旅游体验中的鲜活元素,让游客在游历山水间的同时,能够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温度与魅力。
楚雄彝绣拥有1700多年历史,图为模特展示彝族服饰
在楚雄彝人古镇内,游客可以亲眼目睹非遗传承人穿针引线、盘花提线的精湛技艺。为增加游客的参与感和体验感,彝人古镇还设置了互动体验区,游客可以在非遗传承人的指导下,亲手尝试绣制彝绣作品,无论是简单的图案还是复杂的纹样,都能让游客感受到彝绣的独特魅力。
游客们对彝绣非遗体验项目赞不绝口。他们表示,通过亲眼目睹非遗传承人的精湛技艺和亲手尝试绣制彝绣作品,不仅加深了对彝族文化的了解,还感受到了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这些精美的彝绣产品也成为了他们带回家乡的珍贵纪念品。
据介绍,楚雄彝人古镇的彝绣非遗体验项目不仅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体验,还带动了当地非遗产业的发展。据2012年到2023年的数据显示,楚雄的彝绣绣娘人数从2.75万人增加至5.7万人,绣娘人均收入从563元增加至3570元,彝绣产业增加值从0.21亿元增加到2.75亿元,彝绣真正成为助推农民致富、助力乡村振兴的幸福技艺。
除活态传承外,文化和旅游部还积极推动文化遗产的创意转化。通过与现代设计、科技手段的结合,将文化遗产元素融入到旅游产品中,开发出具有独特魅力和市场价值的文创产品,不仅受到游客的喜爱,也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看故宫博物院推出的各种文化创意产品,像是以故宫藏品为设计灵感的日用品、文具、服饰等,都颇受欢迎,其通过与现代设计的结合,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日常生活用品中,实现了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被认为是基于新文创时代的“故宫复兴”。
故宫博物院推出的文创产品——海错图书本灯
比如,故宫博物院珍藏了清朝画家聂璜绘制的一组图谱《海错图》,记录了371种或奇异凶煞,或憨态可掬的海洋生物,图文并茂错杂缭乱,被称为紫禁城里的“海底总动员”。基于这本书的内容,故宫推出独特的文创产品——海错图书本灯,其由具有防水抗撕特性的杜邦纸材料呈现,百页式设计可以360度做任意造型,第一次充满电后,可连续使用8小时以上,这个小夜灯不仅融合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具有很好的实用性,也充满了很高的艺术价值,
比如故宫雍正御批系列折扇,其元素取自雍正御批奏折资料,扇面一面为雍正御笔批语,另一面为年羹尧上奏所写,选取的语句略显俏皮,很有趣味性,这样的文创产品不仅实用,也是充满历史感的艺术品,这样一把扇子可以让人在扇动之间感受历史的回响。
这些案例都充分展示了文化内容创新与活化利用的多样性和活力,它们不仅让传统文化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人们面前,也为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在探索新质生产力的征途中,文化和旅游部以独特的视角和创新的策略,为这一进程注入了不可估量的活力与价值,可以说,新质生产力的崛起,不仅是技术革新与产业升级的结果,更是文化深度融入、新质生产力质量全面提升的综合体现。
展望未来,随着文化和旅游部在新质生产力领域的持续深耕与引领,我们有理由相信,新质生产力将在质量上实现更大的飞跃,并将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注入更强劲的动力,为人们的生活带去更加多元的文化体验与更高品质的生活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