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创时代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创发展 >> 非遗

来八大营村,探寻火瓢牛肉文化园的舌尖魅力

所属栏目:非遗   |   作者:文创时代栏目  |    发布时间: 2024-09-20 15:23:24   |    浏览 3790 次

火瓢牛肉,火旺汤沸,香飘入魂,一席欢笑,一尝难忘。

馋着火瓢牛肉诱人的味蕾,就让我们一起来八大营村,打卡“火瓢牛肉文化园”,探寻其舌尖上的魅力吧。

八大营,地处保山坝子,隶属保山市隆阳区金鸡乡育德村,是一个回、汉等民族聚落的自然村。相传公元225年(蜀汉建兴三年),诸葛亮率军南征时,在金鸡(时为不韦县)设有点将台、军马房、军营等,八大营地处战略要冲,适合安营扎寨,故得名“八大营”。

image.png

永昌火瓢

在八大营村,出了一对了不起的回族美食家夫妇张老师、马老师(火瓢牛肉创始人)。1985年,张老师、马老师夫妇在金鸡乡季平街口两层简易木楼房开设了一家清真牛肉店。开店期间,他们在传承回族清真清汤牛肉风味的基础上,借鉴民间火锅形式,感悟土法秘制配方,做了如下创新:一是烹饪器皿,所谓“火瓢”,是创始人在全国首创用手工打制的长柄红铜瓢,以瓢为锅,架在燃烧炭火的铸铁炉上,烹煮牛肉片,故名“火瓢牛肉”。火瓢具有传热快、方便煮菜的特点。二是秘制调料,是张老师马老师夫妇独创,秘不外传,所用几十种调料均为云南天然植物香料。三是选用的牛肉是保山特有的黄牛品种,肉质鲜嫩肥美。四是牛汤,整头牛一锅煮,用尽所有食材熬制,香气扑鼻,原汁原味。五是一桌一灶,一火一瓢。吃的时候把牛肉切作片状,肥瘦适当,还可加点牛筋、牛杂等。整锅菜,除了牛肉,锅底还配有白菜、小瓜、洋芋等时令蔬菜,放在铜瓢中煮熟了吃,滋味十足,相当地道。味道麻辣、香甜,可口宜人。六是由于配料讲究,肉味鲜美,具有大瓢煮肉、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英豪之气。因此,深受食客的喜爱和追捧。

2000年,张老师、马老师夫妇把火瓢牛肉店搬迁至距离市区两三公里的板桥镇青莲村原320国道边,取名为“永昌火瓢”,经营至今。2002年在昆明市滇池路开设了火瓢牛肉分店,目前,已经经营着13家火瓢牛肉店。每到饭点,便有顾客盈门,品尝火瓢牛肉美食,大快朵颐。

image.png

永昌火瓢

2003年张老师、马老师夫妇在国家商标总局注册了“火瓢”商标,2012年火瓢商标被认定为云南省著名商标。2012年10月,“火瓢牛肉”制作技艺被列入保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现在, 在保山众多美食中,火瓢牛肉以其独特的风味、别致的器皿、温暖的烟火、丰腴的菜肴、热情的服务以及深厚的非遗美食文化内涵,一直征服着食客的味蕾,成为保山乃至云南餐桌上最璀璨的那颗星。

在外来的食客中,甚至流传着“来保山不吃火瓢牛肉,白来保山走一遭”的说法,火瓢牛肉已经成为了保山乃至云南旅游的一张靓丽名片。

叶落归根,造福家乡。张老师、马老师夫妇经过近四十年的辛勤经营,但不忘故乡情,于是,他们决定在八大营村口的老砖瓦厂旧址建一个集旅游、休闲、文化为一体的火瓢牛肉文化园,带动家乡乡村美食文化发展。

品尝美食的心境,往往与就餐环境息息相关。正在建设中的火瓢牛肉文化园,将建筑风貌与八大营的田园风光融合在一起,舒适静逸,远离城市的喧嚣浮躁,餐厅设计别具匠心,富有人文韵味,在此就餐,可聊私语,品美食,给心灵寻一处静谧,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牛肉凉片

牛,肉中骄子。厨房里,热气腾腾,厨师们正在精心制作可口的菜肴,除了火瓢牛肉,还有肥而不腻的粉蒸牛肉、香中有甜的油炸牛里脊、过口不忘的撵山狗炒牛肉、酸爽的菜花腌菜拌牛肚、有滋有味的牛扒烀、麻辣回味的毛肚、嫩嫩滑滑的炒牛肝、水煮牛肉、炒牛肝、风味腊牛舌、牛肠、牛肉干巴、芹菜炒牛肉、牛肉凉片以及时令蔬菜。还有美味的凉鸡、鹅肝、炖鹅蛋、油炸板鹅,鹅油拌饭,都是香喷喷的味道。

在这里,还可品尝到马老师腌制的酸腌菜,当地人叫它“不老春”。一小碟清脆爽口的酸腌菜,正是唤醒味蕾、打开食欲的良方。

image.png

火瓢牛肉文化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