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创时代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为文化新质生产力赋能

所属栏目:新闻中心   |   作者:文创时代栏目  |    发布时间: 2024-09-06 09:51:09   |    浏览 3416 次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构成要素。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文化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发展进入新的战略机遇期,要在新征程中持续增强文化自信,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充分发挥文化在推动党和人民事业高质量发展中的促进作用,就必须加快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形势,发展文化新质生产力。在主持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新质生产力是文化生产力在数字智能时代的具体呈现形式,是构建中国式现代化文化根基的动力引擎,是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推动文化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丰富多元精神文化需要的现实支撑。发展文化新质生产力是中国共产党根据发展环境的新变化、发展任务的新要求所提出的重大战略举措,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中务必抓紧抓实的现实任务。

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日趋复杂多变。要实现新时代新征程的目标任务,必须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为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发展文化新质生产力,既是发展命题,也是改革命题,发展文化新质生产力要充分利用改革这个关键一招,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文化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重大关系,推动文化新质生产力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效率的发展。

一、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完善与文化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

马克思主义认为,作为社会生产的两个方面,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对立统一的有机体,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相适应,生产力才能稳定健康发展。随着文化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必然要求生产关系做出相应调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因此,要畅通阻碍文化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必须要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对现有生产关系中不适应文化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部分进行变革,同时加快构建文化新质生产力发展所需要的新的新型生产关系。通过改革,不断创造性地突破体制机制藩篱、调整完善生产关系,充分释放推动文化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动能因子。

作为新时代文化生产力的新形态,文化新质生产力是以创新为核心,“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是由技术革命的重点突破不断推动而形成的,它的发展必然需要生产关系的调整。要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教育体制、人才体制等领域改革,推动形成有利于促进文化领域科技突破发展的体制机制,让各类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文化新质生产力的方向顺畅流动。要通过深化文化领域的“放管服”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促进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有机结合,以提升文化资源配置效率与治理效能,为推动文化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和广阔的发展空间。要在改革中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聚焦文化领域的重大战略需求,统筹力量,协同配合,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让文化创新创造源泉不断涌现。必须要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着力健全相关规则和政策,疏通机制梗阻,主动调整完善与文化新质生产力相适合的新型生产关系,以促进文化新质生产力进一步发展。

二、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构建与文化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现代化文化产业体系

文化新质生产力是以创新为主导,以高科技为支撑,摆脱传统增长方式,符合文化产业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的先进生产力形态。任何生产力形态只有以产业平台为支撑,才能转化为现实发展动力,文化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是以现代化文化产业体系的构建与完善为依托,只有将文化新质生产力渗透进文化生产活动的全链条全过程,才能充分释放文化新质生产力的动能作用,推动文化生产方式更加清洁高效,促进文化产品与服务质量大幅提升,更好满足新型文化消费市场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必须落实到创造新的增长点上,把创新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为此,必须构建与文化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现代化文化产业体系,将文化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性颠覆性技术广泛运用于文化生产活动之中。

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推动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健康发展,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推动各类文化市场主体发展壮大,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一方面,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充分发挥公有制经济的战略支撑作用,要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充分发挥国资国企在文化科技创新中的领军作用,在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中的支柱作用。另一方面,要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优化文化领域营商环境,深入破除市场准入壁垒,发展壮大民营文化企业。要适应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加快要素市场化改革,支持鼓励引导高新技术企业进军文化产业,推动科学技术与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推动文化产业体系逐步健全、规模日益壮大,数字文化产业快速崛起,推动形成既充满活力又规范有序的现代化文化市场体系,加快构建发展文化新质生产力的产业根基。

三、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培育与文化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高素质劳动者

济济多士,乃成大业。发展文化新质生产力关键在人,尤其在高素质文化劳动者。劳动者作为生产力三要素中最活跃、最能动、最革命的要素,在生产力发展中发挥着主导性作用,特别是在由新型文化劳动力、新型文化劳动对象、新型文化劳动工具以及新型文化基础设施所组成的文化新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培育具有创新精神、掌握先进技术更高素质的新型文化劳动者,才能形成完整的文化新质生产劳动过程,充分激发生产要素活力,提高文化生产质量与效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人民始终是文化创新发展的源头活水,要加快形成文化新质生产力,必须要培育与之相匹配的劳动者队伍,强化人才支撑,解决好“谁来创造”的现实问题。

当前我国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仍存在完善空间,结构性问题相对突出,与文化新质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高层次人才比例不够。因此,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发展文化新质生产力要将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作为重要战略任务。一方面,要立足文化领域发展需求,推动教育体制变革,完善文化相关学科设置,构建多层次文化人才培育体系。另一方面,要通过建立完善的人才评价体系与奖励机制,充分增强文化人才的荣誉感和获得感,激发文化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同时在改革中,要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综合改革,促进三者协同配合发展,提高文化人才培养质量,畅通“产学研”链条,提高文化科技成果向现实文化新质生产力的转化效率,培育规模宏大真正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德才兼备的优秀文化人才队伍,夯实发展文化新质生产力的人才根基。

发展文化新质生产力是在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深入推进中应对愈加激烈和复杂多变文化冲突的必然之举。纵观人类发展史,生产力的长期稳定发展与制度变革密切相关,发展文化新质生产力必然涉及诸多领域体制机制的调整完善,必须要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聚焦发展文化新质生产力所需要解决的体制机制问题深入研究、找准症结,科学谋划改革方向,系统设计改革举措,从而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厚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根基提供强劲推动力。